【双碳百科】碳普惠的新模式
时间:2023/03/27 浏览数: 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说起碳普惠,乍听起来似乎比较陌生,但是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很久了,比如说蚂蚁森林、共享单车等。

 

01

 

什么是碳普惠?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从消费端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出发,开启个人参与减排的新窗口,通过建立商业激励、政策激励、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低碳的正向引导,从而形成消费端促进生产端减排的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2021 年发布的《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指出,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8.26 亿吨,其中发电端占比为约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占比为53%。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细分来看,建筑方面,全国建筑运行能耗总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2%;出行方面,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4 亿辆,交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的10%;餐饮方面,据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2010~2016年期间,造成全球变暖的气体排放量中有8%-10%是由食物损失和浪费造成的。所以,碳普惠作为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手段之一,是推动消费端碳减排的重要突破口。

 

02

 

碳普惠从何而来?

 

最早碳普惠主要是为了号召公众节能,由政府发起。2015年,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碳普惠试点工作,2016 年6 月节能周期间,广东碳普惠平台微信服务号“低碳普惠”投入使用。同时期,武汉“碳宝包“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公共自行车、公交、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兑换碳币用于兑换电影票、优惠券等,这些是国内最早的城市碳普惠项目。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实施全国绿色消费积分制度,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建立本地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兑换商品、折扣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

 

在此之后,陆续有各个省市推出了自己的碳普惠机制,以及相关的碳普惠平台,这类平台特点是公益性强,有公信力,但是往往宣传力度、使用频度有限,公众的感知度较低,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减排效应。

 

03

 

企业主导的碳普惠

 

而企业主导的碳普惠机制是指单一企业发起,以企业自身或合作企业的用户低碳行为作为减排场景和激励的碳普惠机制,比如蚂蚁森林、青流计划、阿里巴巴88碳账户等。这些平台有较好的用户参与体验感,同时能反向刺激绿色平台消费。但是此类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自身经营,提升用户粘性,主要的减排场景也仅限于企业自身业务相关的场景模式,整体较为封闭。

 

 

 

 

04

 

多元化碳普惠机制

 

而目前或者是未来主流的碳普惠形式应该是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多元碳普惠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顶层设计,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出台相关方法学和标准,设置碳普惠减排量交易平台及流程,使用机制等。企业主体积极参加碳普惠平台共建,提供减排场景及市场化激励模式;公众踊跃参与低碳行动,建立自己的碳账户,领取相关的激励奖励,促进绿色消费。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新局面,其效果超过只依靠政府或者企业对公众的单方面宣传引导。

 

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是政府组织、技术赋能、平台承载、用户响应的创新共同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公众在各个企业减排场景下的减排量进行融合汇总,实现数据互通,互信,形成有价值的绿色资产或信用,使全社会各个机构包括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各种激励机制的制定中,从而进一步正向引导绿色消费,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的绿色转型,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活。

 

05

 

碳普惠合作网络

 

2022年6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共同发起创立“碳普惠合作网络”,网络由能源基金会支持。

 

“碳普惠合作网络”由18位院士、行业专家组成的智库,68家企业和社会机构作为首批参与单位加入,是多元社会参与机制,以消费端减排为主要目标。“碳普惠合作网络”开展支持碳普惠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推动地方开展碳普惠试点,鼓励企业参与碳普惠数据平台搭建,带动公众碳减排行动,是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阶段,推动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2022年10月27日,“碳普惠合作网络”作为多元社会化参与机制,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2022年度报告》。

 

目前这种机制已经在北京、山西、深圳、甘肃等地方成功落地。

 

北京-“低碳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碳普惠机制是为了中和冬奥会中无法避免的碳排放而设立的,同时带动公众踊跃参与低碳奥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低碳冬奥”小程序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轨迹。活动参考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版)》,并开发出了一套绿色行为的减排量量化算法,包含步行、骑行、机动车停驶、光盘行动、垃圾分类、ETC、公交出行7个场景,规范了场景的定义和碳排放因子的使用,联动多家企业带动了企业和个人参与低碳冬奥碳普惠事业。

 

 

 

 

北京-“绿色生活季”

 

2022年8月10日,在北京市发改委指导下,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于2022年8月10日推出北京市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暨个人碳账本“绿色生活季”。平台以“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绿色生活”为原则,由“碳账本”作为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提供技术支持,联合26家各行业企业,向全市深入普及节能环保低碳知识理念,倡导市民选择绿色低碳产品。

 

 

 

 

山西-“三晋绿色生活”

 

2022年9月18日,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指导的山西省碳普惠机制——“三晋绿色生活”小程序暨个人碳账本正式发布上线。活动纳入衣、食、住、行、游、用六大板块,由“碳账本”作为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多家“碳普惠合作网络”单位积极参与平台建设,提供多种减排场景和激励机制,打通了企业合作壁垒,实现减排数据滤重汇总。目前平台已与14家重点场景企业实现了数据对接,包括衣(拾尚回收)、食(饿了么)、住(爱分类爱回收、掌上垃分、国电山西)、行(美团单车、快电、青桔单车、广汽丰田新能源车、绿行的宝、货易宝、太原公交、滴滴出行)、游(山西文旅)。

 

 

 

 

深圳-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

 

2022年6月13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上线。项目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为依据根据家庭用电量进行换算,得出居民家庭减排量等信息,并根据减排量给予个性化标志勋章、“绿色小区”荣誉称号、兑换公益权益等一系列奖励措施。

 

 

 

 

总体来看,碳普惠机制有很多的创新模式等待政府、企业去探索,其目的无非是将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行正向的低碳引导从而倒逼生产端的绿色转型,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活之风。每个人的减排量虽然微乎其微,但是从社会尺度的效应来看,其成效不可限量。而在其中的受益者不仅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主营绿色产品、倡导绿色生活的新型企业,希望实现碳中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良币淘汰劣币,低碳蔚然成风,政府更是喜闻乐见。

 

注: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 《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

 

 

即时热点
中国制冷展朗绿科技主题分享│AI赋能绿色建筑 解锁可持续发展新价值
2025.04.29

中国制冷展朗绿科技主题分享│AI赋能绿色建筑 解锁可持续发展新价值

4月27日-29日,“中国制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朗绿科技首席技术官、副总裁谢远建,作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席,发表题为《AI赋能绿色建筑—解锁可持续发展新价值》的主旨演讲。

向"新"而行!朗绿科技以创新实践树人居新质生产力标杆
2025.03.31

向"新"而行!朗绿科技以创新实践树人居新质生产力标杆

“精瑞科学技术奖颁奖暨人居新质生产力白名单发布会”于3月31日在京召开,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选好房子产品、好服务产品、好建设企业赛道“人居新质生产力白名单”。

上海市首栋超低能耗旧改办公楼绥德路27号项目再获两项荣誉
2025.01.10

上海市首栋超低能耗旧改办公楼绥德路27号项目再获两项荣誉

朗绿科技申报的绥德路2弄27号超低能耗办公楼当选“2024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并荣获“上海市城市更新优秀示范项目”创意设计类二等奖。

查看更多